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公共关系

创维黄宏生被拘风波

2019-04-22 12:06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提起创维,业内人嫉妒也好,羡慕也罢,但无一例外都会惊叹于近三年来其业绩的年年飙升:2003年赚了2.13亿元,2004年赚了3.41亿元。仅2004这一年,创维便创了几个奇迹:以市值61亿元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15位;其数码彩电市场份额冲至全国老大;而一手带大创维的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黄宏生更是以2.7亿美元的资产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31位。千帆过尽,沧海桑田,创维正如日中天。

  黄宏生,沉浮商海二十载,虽遭遇多次劫难,然皆能一一化解,故得“武功高强,命运多劫”之评价。这一次,他面临了人生中最难跨越的一道坎。在这个飘白的岁末他又将用什么招法融化冰雪?

[案例回放]

  第一幕 又见雪飘时

  当47岁的“彩电大王”黄宏生结束了在东瀛岛国的谈判后直驱香港,准备召开例行董事会审议创维数码中期(2004年3~9月)业绩的时候,他没有料想到,也永远不会忘记——2004年11月的最后一天,在他成就了无数梦想、无数梦想仍在孵化的那间办公室里上演的那一幕:时钟刚刚敲过九下,香港证券交易所尚未开盘,大多刚刚吃过早茶的香港人还在赶路中抽空洗去睡眼的惺忪。“创维数码”香港控股公司的办公室里已经如期举行着由黄宏生主持的董事会议。每个人都没有理由不欢欣鼓舞,因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讨论他们即将在第二天公布的中期业绩。所有资料都显示利好、利好、还利好。这一业绩一公布所带来的好处将接踵而至,毋庸置疑。

  也就在这个时候,100多名调查员像空降部队般出现在办公室——这一幕令包括黄宏生在内的现场所有人目瞪口呆,这100多名调查员的身份更令人震惊,他们直接受命于香港“廉政公署(ICAC)”。一位常驻北京的日本记者田原真司在面向日本读者撰写的日文专题中这样写道“简直像香港电影一样”。

  [链接]ICAC

  ICAC的英文正式名称是“IndependentCommissionAgainstCorruption”,直译过来就是“独立反贪污委员会”。ICAC是一个不仅独立于警察和法院,还独立于香港任何一个行政部门的特别搜查机构,只对香港行政长官负责。是在英国统治的1974年为根治当时蔓延整个香港的公务员贪污问题而成立的。

  当时香港议论最大的就是回归中国后ICAC还能否继续保持独立性。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的最高权力者是由英国派来的总督。虽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英国保守党的重量级政治家。在他之前任命的总督大多是学者型人物,与香港政财界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ICAC不会担心总督的干预,可以专心对贪污渎职行为进行搜查。

  可是由中国政府提名的首任香港行政长官则是当地财界出身的董建华。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香港,本地企业自不用说,中国的大型企业也在香港成立子公司,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易。其中自然也出现了大量营私舞弊和内部交易等非法活动。所以有人担心,回归后会不会因为财界或中国的压力而损害ICAC的独立性。

  但从犯罪嫌疑人黄宏生被捕一事来看,这种担心至少在现在还属于杞人忧天。犯罪嫌疑人黄宏生不仅是中国著名大企业的在位经营者,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政协是将民间各界的意见反映给中国共产党决策部门的组织,尽管算不上中国政府的机构,但政协主席却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只要能成为政协全国委员,就说明他已经在中国政界具有相当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

  第二幕 剑舞雪影

  一、启

  当危机到来时,喘息的时间都嫌长。

  9点44分,创维数码突然停牌。很快,香港联交所挂出公告称:暂时停止创维数码股票的买卖,以等待公司对影响股价的潜在敏感信息做出澄清。与此同时,廉政公署拘捕黄宏生等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下午5点,香港《明报》爆出消息称,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创维数码10名人员,其中包括主席黄宏生、3名执行董事、1名财务总监、1名前董事、1名雇员以及2名主席助理。

  媒体报道引起舆论哗然,各种猜测像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有记者致电创维数码主席黄宏生的秘书刘海容,刘海容表示不清楚出了什么事情。

  乱世里浮出个英雄。

  一个人,从幕后走向台前。

  蓦然回首,可笑了造化弄人。想当年,陆强华拂袖而去,撒给黄宏生一地鸡毛,也是此人,临危受命,挽起创维半壁江山,时隔三年,又是他,手起剑舞,成为创维度过此次危机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创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张学斌。

  “集团出事了,下午的会开不成了,黄董不能与外界联系。”还没来得及张学斌问清原因,电话便挂断了。30号上午十点,张学斌刚刚结束在深圳的一项洽谈坐车赶往香港开会的路上便接到了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董事、营销总部总经理陈建国的这个短促的电话。

  张学斌知道,按照惯例,今天上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创维数码应该在香港召开两个会。一个是董事会,上市公司的董事将批准公司的中期报表。另外一个是就中期业绩向董事会作出说明。下午还有另外两个会:一个是针对媒体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一个是公司管理层给投资者交“功课”。可是陈建国的这个电话明确的通知下午的会不开了,这肯定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他打给几位董事,但电话不是关机就是转到秘书台。

  正在张学斌百思不得其解时,电话又响了,是创维集团唯一的一位女董事、深圳创维群欣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凯。“黄董事长让我转告你‘公司的一切事务暂时由你负责’”又很快挂断了。

  一路上张学斌都在思考,究竟事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居然涉及自己暂时代理集团事务。

  赶到香港后,张学斌立即与香港的同事会面,但得到的信息也只局限于“一干人等被香港廉政公署带去问话,也没说发生什么事”。

  张学斌初步分析,董事长黄宏生短期内不可能出来主持工作,加上创维数码的停牌,事态非常严峻。午饭之后,张学斌没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召开下午的两个会,而是返回了深圳,此事件也因为公司股票的停牌从香港传到了深圳。张学斌刚一到深圳,便接到了来自深圳检察院问询情况的电话。

  下午6点,香港廉政公署发表新闻通报称:“廉政公署今日拘捕十名人士,包括一间上市公司的主席、三名执行董事及一名财务总监,怀疑他们涉嫌透过贪污手法进行诈骗及挪用公司资金。”张学斌发现这则通报中并未指明这家上市公司就是创维数码。但在他看来廉署的措辞却非常严厉,而且异常高调。

  一向慎重行事的廉政公署在这次行动中却显得如此决然,措辞中也看不出丝毫犹豫,这令张学斌很是意外和担忧。当日,除了黄宏生和他的弟弟黄培生(创维执行董事)以及财务总监外,接受调查的多名高管返回了深圳。张学斌在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首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同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足以对创维的生产、市场、股市产生致命的打击。

  张学斌分析,事件将对公司产生两方面的影响:

  在对外的影响中:

  第一个需要面对的就是媒体。应如何、在什么时间对媒体说明事情的真相,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追问,让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小,透过媒体让社会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危机公关;

  第二需要面对的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双方都有责任担起义务上的承诺,一方的不正常必定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

  第三来自政府。创维的快速发展和深圳以及各级产业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比如包括手机、半导体后工序研发和芯片设计等需要批准投资的项目。

  而企业内部的工作则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当其冲是法律方面,因为事件本身涉及违法嫌疑;第二是接近两万人的整个员工队伍会不会受到影响,人心会不会散;第三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公司的业务。在张学斌看来,实际上其他的危机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化解,但是业务这一根基是最不能动摇的。

  大陆媒体方面,21:01,新浪网最先出现关于此事的报道,题目是:《香港廉政公署拘10名上市公司高层,传创维黄宏生被捕》。网上报道一出,来自各地媒体的电话便接连不断,上游银行与供应商、下游合作伙伴的质询也随之而来。在来自各种组织的电话“轰炸”声中,张学斌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负责公关和市场的所有人员手机均转成呼叫转移和关机状态。

  中层以上的干部全部加班,张学斌当夜只有三个小时的睡眠。为了及时掌握信息,明确目标和调整策略,张学斌让公关部门在网络上搜集关于创维事件的一切信息,并不间断地发到他的手机上,同时启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张学斌制定了几条原则:统一认识,统一组织,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为了从组织上有保障,张学斌组织了集团的部分董事会成员和创维旗下几个产业公司的老总,成立了“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小组下面有五个专业小组:新闻、法律、财务、政府关系和经营,每个小组都由原来的各个线上的领导人担任。

  在当晚公司危机公关小组成员召开的专门会议上,小组成员就“什么时候对媒体发布信息”发生了争执,焦点在于回应媒体的时间是在48小时内,还是在48小时后。

  之所以选择48小时是因为48小时是黄宏生事件的一个临界点和转折点,根据香港廉政公署的规定,如果从30日上午9时算起,创维被羁押人员在调查48小时后没足够的证据,廉政公署就不得不放人。而一旦廉政公署掌握了对黄宏生等人的不利证据,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早一步采取相关行动。最终大家在第二种选择上达成共识。晚上11点,创维方面向新浪也向所有媒体和公众证实了这一消息。这个时间距离上午九时间隔14个小时,距离新浪网发布报道不到两小时。同时创维网站上出现了一则公告:

  据一些香港媒体的报道,创维公司股票在香港出现停牌等较敏感问题,对此,创维集团特作如下声明:

  1、本公司确有部分董事正在积极配合香港有关机构的调查,其中大部分人员在接受短暂调查后,已于当日(2004年11月30日)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2、创维集团郑重公告社会各界:集团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均正常进行;

  3、创维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不可逆转,创维将一如既往地为消费者奉献更好的产品。

  特此公告!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30日

  12月1日凌晨3点,经过连夜会议之后的张学斌由于过度疲劳靠在了沙发上,他告诉秘书,有新的状况随时把他叫醒。

  而廉政公署的官方网站上的一则公告也在这一时间发布出来:

  以前,香港廉政公署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从来没这么高调过,也很少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在电视上进行直播。这让张学斌感觉事态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而事实上,让张学斌倍感压力的是香港廉署的“高调”和“措辞严厉”,以及由于两地文化背景、法律环境、表达和理解习惯带来的差异。

  张学斌注意到,“十个高管被拘捕”,他们用了拘捕一词,按照内地的语言习惯,拘捕就是“进去了”。而实际上要真正能认定嫌疑人有罪,而且掌握了证据才可以实施拘捕。可是创维的主要业务却在内地。创维的十名高管被羁押是处于“调查取证”阶段,不是内地所理解的拘捕。而且公告中还用了“盗取”、“盗窃”的字样,为此,需要澄清理解上的混淆和误区。

  早晨6点,大约是深圳一些早报上摊的时间,张学斌派出的助手买回了当天出版的各类报纸。张学斌几乎不敢相信,几乎全部的报纸都把“黄宏生事件”当成了头条,而且基本完全转载香港廉政公署的公告。

  至此,一纸不到四百字的公告正式宣布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坊间传闻中竟有些“抠门”的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黄宏生的命运走向拐点。一时间对黄宏生人品的争议充斥街头巷尾,一位记者曾在采访手记中写到:“在中国的富豪榜,黄宏生算是低调的了。据一些采访过他的同事介绍,这位出生于海南临高的中年人生活十分简朴,出差时能住三星酒店就绝不住五星的。于是,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老黄虽然拿了几十年香港户口,但本质还是一个老土。”

  [链接]“虎山行”

  尽管对黄宏生本人品格的争议颇多,但有一点却得到了人们的共识“香港廉政公署的‘虎山行’行动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IT时代周刊》的记者陈超和黄芳在特稿《谁?举报创维董事长黄宏生》中写道:“‘虎山行’这个名字暗示了创维作为内地重要民企,在各个层面有错综复杂的关联,需要认真应对。在港上市的内地民企先后传出多起丑闻,杨斌、周正毅等人都是由内地执法机构受审,而这还是香港执法机构首次出手。”

  ICAC证实是在接到了一位熟悉创维数码内情的人的举报后,以非常保密的方式开始调查。但由于犯罪嫌疑人黄宏生几乎所有时间都居住在中国大陆,所以ICAC一直在不动声色地等待拘捕的时机。待时机成熟,便同时在深圳、广州、海南联合实施。ICAC为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实施拘捕之前便通知香港联交所在开盘前采取措施,这便有了9点44分的突然停牌事件。

  “及时雨”

  来到创维4个多年头,张学斌经历了创维两次“生死劫”:第一次是“陆强华事件”,这一次是“黄宏生事件”。

  “两次有不同的地方。第一次更大程度上是从内部产生的危机,只要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就能力所能及地采取措施,而这一次的主要问题在公司外部,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张学斌如此评价说。

  在来创维之前,张学斌在海南椰树集团任总经理,工作很稳定。他作为老股东每年还能获得不少分红,公司甚至给他太太都配备了专车,可以说生活根本没有后顾之忧。在结识黄宏生之前,张学斌甚至还不知道有创维这样一家企业。

  然而黄宏生却看中了张学斌的管理才干。当时正值2000年前后,陆强华率领150多位营销精英离开创维,黄宏生一度几近崩溃,甚至觉得“企业的末日来临了,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创维某事业部老总语)。为了请张学斌出山,黄宏生在一年内前后几顾茅庐,有一次相谈甚欢的二人谈了整整一个通宵到第二天早上6点,很是投机。

  2001年3月来到创维以后,张学斌很快意识到,在创维的诸类问题中,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由于集创始人、董事长、CEO等要职于一身,创维长期以来都是以黄宏生为核心来运作。尽管身为中国区总裁,但张学斌只是分管投资和人力资源,手上的实权并不多。

  不久,黄宏生就收到了张学斌递交上来的一份授权书,张请黄予以签发。

  在张学斌起草的这份授权书上,清楚地列出了财权、人权、物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清单。比如,3000万元以内的支出,张学斌有权做主不需汇报。令张学斌意外的是黄宏生没有打磕绊就在这份授权书上签了字。

  自此,一向以儒雅姿态出现的张学斌初显铁腕。他首先将原先研、产、销组织架构重新调整,整合纳入到新成立的彩电事业部,并且撤掉很多人。

  很快到5月21日,创维彩电事业部成立,也宣告张学斌的架构改组初步告捷。由于将原本脱钩的研、产、销各环节纳入到一个系统内部,因此大大提高了运作的效率。2001年创维彩电扭亏为赢,2002年进入行业排名前三。

  二、承

  场景1:四大卖场

  12月1日,上午,创维通知各大主要媒体,下午五点将在创维位于深圳的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事件情况进行说明。据《北京日报》2004年12月2日报道“原定于昨天17时就‘黄宏生被拘’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创维集团,在昨天16时就将一封题目为《创维高层集体亮相,公司运作一切照常》的电子邮件发送至各媒体”。

  张学斌还和主要的供应商进行了电话沟通,除了通报已经发生的情况外还表明了创维的态度,“现在,企业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竞争,而是整体产业的上下游形成一个群体来竞争,双方彼此对对方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随后,在创维网站上出现了一则新闻稿:

  中国电器商业大亨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永乐董事长陈晓、大中董事长张大中等四巨头分别向创维领导人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力鼎创维,不为所动。”

  黄光裕说:“国美与创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创维是民族制造业的一面旗帜,经受了市场的风雨,国美任何时候都将对这面旗帜保持信心。”

  张近东表示:“苏宁与创维多年的合作共赢,创造了制造业与渠道商合作的佳话。这一关系今后不会有任何改变。”

  陈晓表示:“深切关注创维局面,创维是国际化的大企业,经受过各种考验,我们对创维度过难关充满信心”。

  张大中也向记者表示:“创维取得的骄人业绩,不是个别事件所能影响,始终为我们所敬重。”

  据悉:为表示对创维的支持,这四个电器渠道商均正准备在近期与创维签定大型商业购销协议。

  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深表谢意。他说:“创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业绩和大好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有广大员工的坚韧精神,有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会应对任何困难,继续前进,用真诚、信用和业绩来说明一切。”

  永乐家电(上海最大家电连锁企业)还就创维事件发表声明,声明稿如下:

  一、就目前而言,各家电厂商,尤其是像创维这样大型生产厂家基本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其董事会成员的行为凡涉及到资本市场,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永乐家电认为这次事件并不会对创维在产品生产,销售方面造成任何影响。更不会影响到它的优良产品在整个市场的品牌号召力和美誉度。

  二、创维产品在永乐全国连锁各门店销售状况非常良好,已连续几年位居永乐家电彩电销售前三名行列。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都是领先行业的,为此请社会各界和消费者放心。

  三、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永乐家电和创维,定将一如既往的发展双方的合作,为中国家电生产和流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场景2:新闻发布会

  12月1日北京下了大雾,许多记者由于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到了下午五点,外地媒体的记者还没有全部赶到,由于时间仓促,创维的准备并不充分,但新闻发布会还是在创维大厦准时召开。

  创维在深圳的所有董事高层人员全部亮相,7位创维数码董事从香港赶来,其中,包括之前被香港廉署传讯的4人。创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李鸿安、丁凯、李成章、余干豪、陈建国、池内宏造、刘棠枝等董事和高层集体出席媒体见面会。

  创维还明确由董事会主席张学斌负责对事件表态,由公司品牌中心负责人孙伟中负责动态信息发布。

  会议伊始,孙伟中半调侃半认真地对几位来自北京的记者说,“就像你们是穿越了北京的大雾来到深圳一样,我们创维现在也面对着一场大雾,不过,我相信总会有大雾散尽的时候”。

  张学斌表示:“由于事起突然,事情尚处具体调查中,按照香港方面的规定,在调查作出结论之前,公司无法提供香港媒体报道之外的更多详细情况。由于创维生产、销售主体均在内地,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故安排此次记者见面会。

  根据黄宏生董事长委托,在处理有关事宜期间由他主控集团的工作和事务。目前创维上下团结一心,领导班子稳定坚强。董事集体亮相,就是为了向大家表明目前的风波没有对日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

  张学斌承认:“目前的风波由于香港媒体的炒作,的确给创维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冲击。使事情发生以来的二十几个小时中,创维受到很大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所有联系过的经销商朋友、供应商朋友和媒体朋友等等,都对创维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真诚的愿望,希望事情能够获得解决。”

  “本来是准备在11月30日发布中期业绩报告,因为股票敏感因素推迟了。创维股票复盘以后创维会及时公布有关财务数据。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非常优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半以上,从企业经营状况来说,创维集团毫无疑问地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但是敏锐的记者们还是没有轻易放过,记者会上黄宏生始终没有出现引起很多记者的怀疑。按照创维方面提供的议程,集团领导讲话介绍情况20分钟,留给记者提问40分钟。但实际上,整个发布会仅持续了25分钟,创维方面即匆匆宣布会议结束。

  尽管记者的问题大多比较尖锐,但创维方面却没有透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到场的40多家媒体记者由于没有“捞”到干货,现场显得有些乱。据中国电子报记者胡春民后来的回忆说:当日北京大雾,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北京媒体记者赶到深圳创维总部时,新闻发布会已经结束。但是这些记者仍然通过现场录像了解了相关情况,并同创维相关高层人员进行了沟通。可以看出,虽然时间仓促,创维方面的准备基本上让媒体满意。

  发布会刚一结束,创维网站便做了三个动作:

  一、发布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官方语言”,明确创维的三个观点

  1、我们尊重香港联所的执法程序和调查结论;

  2、张副主席强调,创维是一个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即大股东拥有一定的权益,同时这个公司也为全体员工所有,为深圳所有,为国家所有,希望社会各界对于创维对社会重大贡献给予公正评价;

  3、创维数码只是创维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目前所引发的问题是香港上市公司层面,应与整个创维集团加以区别,因为创维的主体是在大陆,生产、科研、管理、销售中心均在深圳和东莞,他提醒宣传媒体不要造成对大陆企业的误解和伤害。

  二、登出一幅图片,并配有图片说明:创维集团董事们手挽手,来表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图1:创维集团董事们手挽手,表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三、公布一封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致创维公司的慰问函:

图2: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致创维公司的慰问函

  12月2日,被张学斌定义为“创维的关键时刻”。上午,创维数码主席黄宏生及执行董事黄培升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受审。两人被控于2000年11月至2003年4月期间,涉嫌与罗玉英(黄的母亲)串谋盗窃共9张从创维的银行户口签发的支票,即汇丰银行欠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一笔4837.8万港元的钱款,而这笔款项是创维数码的财产。案件押后至2005年3月2日开庭续审。两人获准各以100万元保释外出候审,但不准离开香港,并要交出旅游证件。黄氏兄弟交完保释金和办完其他手续后,在下午三时许才离开法院大楼。走出法院大楼的黄宏生一言不发,而其随后出现的其弟黄培升则面带笑容说:“公司一切正常”。

  香港方面各高层也先后发表声明表明态度。

  香港财政司长唐英年称,“创维数码事件”可以显示香港是法治社会,对任何涉嫌违法行为,执法机关均会打击。无论投资者来自何处,必须遵守法例,这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地方。如廉署及商业犯罪调查科有需要,可加强资源执法。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表声明称,正密切留意创维数码的案件和廉署对本公司财务行政人员贪污的指控。声明说,公会尚未确定事件是否涉及本会会员。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副主席郑慕智:本港监管规则已具“阻吓力”,希望透过加强董事培训,提高上市公司管治水平,但任何规则亦不能解决个人诚信问题。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和库务局局长马时亨: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保障投资者利益。所有违法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分。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全世界上市公司的出事原因,大都离不开账目问题。以往民企出事,也多是由于企业的账目出问题所致,所以中介人的工作素质和操守是相当重要的。

  场景3:八大供应商

  12月2日这一天,创维对外发布消息称:北京松下、彩虹、三星、LG-飞利浦、赛格日立、汤姆逊(福地)、永新、华飞等国内八大彩管企业分别致电或致函创维集团,对创维目前遇到的暂时困难表示慰问。

  与此同时,这八大彩管企业还一致表示,他们将采取各种措施,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加强与创维的全面合作。

  除此之外,创维的其他合作伙伴如北京新凯公司、五星电器、广东高科技企业商会、四川达州家电等也纷纷给创维发来传真,表示了对创维的完全信任。有的来函还引用了黄宏生以前的一句感言“因为难,所以成功!”以示对创维的支持。

  《信息时报》的记者在采访有关人士后得知,“张学斌以‘用自己人信得过’为由重新启用了黄宏生前秘书夏春喜进行新闻炒作,精心炮制了‘四大卖场力挺创维’及‘八大彩管厂支持创维’等公关稿,对于稳定创维大局起到了不少作用。”:

  与此同时,创维开始不断公开自己的资金状况。创维集团在网站上发布了一篇稿件声称,“创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首次正式承认,截至今年9月30日,创维用各种形式存在银行里自有积累资金已经达到24亿元。这笔钱一般情况是不进入流动资金的。香港的基金公司曾经多次提意见,认为这么一笔巨款沉淀在银行,是保守和浪费,应该投出去。但创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投资的项目也没用到这笔款”。之后创维有关人士对24亿的具体数字进行了口头的改正,“因为年底和春节的采购支出资金比较大,这部分存在银行的资金目前还有10多个亿”。同时称多年来,创维一直是多家大银行争抢的客户,具有良好的银行信誉。并称已经制定了近期详细资金计划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结算方式的变化以及防范可能出现的资金链断裂,在资金运作方面,创维可能采用包括贴现、动用银行以前给予的授信额度等特殊工具来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场景4:三大项目

  12月3日,创维首次向外界透露,除已经开工建设的石岩新型显示产品基地之外,创维目前正在运作三个大项目。

  创维称一家半导体芯片厂已经获得市政府土地使用批示,项目用地位于深圳市高新园区,占地约3.6万平方米;一家半导体厂已经在筹备中,并强调芯片厂是通过收购一家企业建设的;一家模具厂正在运作中。并指出“精密模具是属于高科技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好,国外厂家正在向中国转移,创维承接的就是国外一家公司的转移。一家LCD液晶显示模块厂已经在石岩基地建设。液晶显示是高新技术,创维称不可能投资面板,但可作支撑面板的模块。只要有一个元件产品做得好,就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场景5:七家银行

  创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在深圳创维集团总部与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7家银行在深圳分(支)行行长或副行长举行联席会议。创维发布的新闻稿中称:七家银行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与创维合作,并愿意为创维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为创维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并提供了几家行长的话:

  深圳发展银行中电支行行长张智锋说,我们跟踪几年才拿到创维这个可靠的大客户,关键时候,创维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

  招商银行红岗支行行长刘军说,像创维这种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零库存、零贷款的企业少见,我们信得过。

  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高福源说,给创维的信贷额度从来没用过,现在如果需要,可以立即办理,也可以增加。

  张学斌称,“虽然创维多年来一直是各家银行贷款追踪的大客户,但我们至今没有贷过一分钱,16年来,创维在香港的银行也没有贷过款。”

  三、转

  在此期间,媒体“一窝蜂”的报道中还有一个焦点不能忽视。而这个焦点从黄宏生悲剧的消息刚一传出,便开始在媒体中闪现,而随着事态的进展,报道频率成正态分布,在12月2日-5日,也就是这一阶段达到高潮,其中的巧合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个焦点就是“谁举报了黄宏生”。仅在google上搜索“谁举报了黄宏生”就有3,280条。而网易科技报道频道更是作了专题名字就叫“谁举报了黄宏生”

  让我们再来看几则报道的标题和从其中摘取的片段:

  [各方评说]

  2004-12-2《新快报》《创维高层爆黄宏生被拘内情被人举报才遭此变故》

  昨天,在深圳创维大厦13层会议室,前天被廉署传讯协助调查、刚从香港回到深圳的一创维高层证实,创维数码是被人举报才遭此变故的。不过,至于创维数码此次是被何人因何事举报,该高层没有正面回应。

  2004-12-3《亚太经济时报》《举报人可能是创维旧臣黄宏生面临人生第三劫》

  廉署称较早前接获贪污举报并展开调查。而张学斌表示:“是谁举报的我们并不清楚,我想创维也没有必要去弄清楚这些事。”有业内人士称,向廉署举报之人很可能是与创维有过节的陆强华。“陆强华与创维的恩怨太深,这次黄宏生出事如果说有人举报的话,陆强华很容易成为第一个怀疑的对象。”

  2004-12-03《第一财经日报》《创维数码黄宏生案庭审直击:谁举报了黄宏生》

  2004-12-07《成都商报》《香港廉署对举报人身份保密创维四老臣被怀疑》

  由于香港廉政公署承认,他们调查创维系接到举报,因此,对举报人的身份,一时间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对创维财务、运作知根知底的创维老臣,才能做出如此有“杀伤力”的举报。而截至昨日,已经有四人被“猜测”击中。首当其冲的是曾任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现投奔高路华的陆强华,陆曾状告创维,要求其赔偿违约金和补偿金1100万元。

  2004-12-07《北京青年报》《创维前高管举报黄宏生?香港复牌仍是未知数》

  有媒体猜测黄宏生及其弟在港遭拘捕和起诉为创维前高管的举报所致,对此,创维集团品牌总监孙伟中表示,他无法对此做出评论,他称,能够证实这些猜测是否属实的只有香港廉政公署。

  2004-12-10《赢周刊》《不幸还是宿命谁陷害了勤奋的黄宏生》记者:苏丹丹

  四、合

  创维于12月5日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报会,就前阶段事件进展情况与北京媒体记者沟通。

  “北京的大雾已经散了,创维的呢?”因为12月1日北京的大雾,不少北京媒体记者没能赶到深圳参加创维当天下午5:00举行的紧急新闻发布会,12月5日晚,便有北京记者以雾为话题,探询事情的进展。“创维的雾还没散呢。”创维集团市场副总监沈健对媒体所传的创维会在12月10日前在香港复牌一事未置可否,表示到时会有一个公告。但他同时给出两个数字:12月1日,创维彩电出货25000台,12月3日,出货28000台,创维市场没有受到影响。在这次通报会上,创维高管一再强调“创维是一家公众上市公司而已不是完全的家族企业了,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管理架构基础是完全可以协助其渡过难关。”

  创维高管又一次为自己的“乐观”给出了四大理由:

  首先,作为上市公司的创维数码只是停留在资本业务运作层面,实际上真正的主营业务都在内地,而这个经营运作实体是具有完整、独立的运作架构和财务体系的,所以即使上市公司因事件受到牵连也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下属企业的具体经营运作。

  其次,创维经过最近几年营运,财务结构已得到巨大的改善。报表显示创维银行负债率只有0.1%,公司毛利率高达20%左右,2003年取得净利润高达3.42亿元港币,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3.3%,更可贵的是,创维历年都保持非常可观的现金流。

  第三,创维最近几年的业绩一直保持高速成长,业内普遍认为,黄宏生事件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据GFK统计,创维到今年10月份为止,市场占有率达10.8%左右。

  第四,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黄宏生虽是创维的最大股东,黄是否参与管理,与股权的结构是可以分开的,这足以保证创维可以维持健康的发展势头。现在黄所持创维数码39%的股份已是被稀释后的股份比例,更重要的是,黄本人实际上早在2001年已经逐步放手创维集团核心产业——彩电业务之日常经营管理,而将此项工作交给了手下的职业经理人打理;而他自己更多的是站在创维数码控股和创维集团这一更高层面,进行战略和投融资领域的把舵。

  第三幕 乱花迷人眼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事实上,对于已经停牌已久的创维数码来说,早日复牌一直是集团的首要工作。但创维反复申请恢复交易,均遭香港联交所拒绝。而各界对于创维数码复牌之后更深层的担忧,一直难以抑制。在香港联交所,创维数码的交易信息还定格在“停牌”之上;但在内地,创维已经开始为复牌之后尽快消化不利因素而做起了铺垫。

  在复牌在即的关键时刻,打消人们的疑虑成为创维最艰巨的任务。

  出于对复牌的巨大压力,“黄宏生将辞职拯救创维”的消息不胫而走。流传最盛的一个版本是,黄宏生的妻子、创维数码海外采购总监林卫平可能接替黄宏生成为创维的新当家。另外,还有一直站在黄宏生身后的张学斌此时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当黄宏生退下,张学斌走上前台似乎更理所当然。一方面是公众的猜测与谣言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创维的沉默与讳而不宣。

  想当初在2004年12月4日的晚上,刚刚经历“廉政风暴”的黄宏生连夜以视频会议方式在香港、深圳两地主持召开董事会,安排创维后续工作。这种速度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黄宏生之于创维的重要性,让人们觉得创维就是黄宏生,彼此难以分离。时至今日,黄宏生将离去的消息甫一传出便引起了舆论哗然,而媒体似乎都为黄的离开撒铺了一层别有意味的光环“为了拯救创维,黄宏生大义离去”,让我们再来看几则报道的标题:

  2004-12-14《京华时报》《彻底解决创维复牌问题黄氏兄弟将双双去职》

  2004-12-15《每日经济新闻》《创维可能丢车保帅传黄宏生妻子林卫平将接手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拯救集团的最好药方》

  2004-12-15《第一财经日报》《创维抛出自救最好药方黄宏生可能辞职其妻出山》

  2004-12-16《京华时报》《创维集首次表态否认黄宏生妻子将掌权》

  2004-12-21《新快报》《创维紧急应变重大事故黄宏生料交出帅印争取复牌》

  五片六片七八片。

  与此同时,创维方面却像统一了口径一样宣称换任公告会于近日发布,请大家稍安毋躁。可是大家显然是“躁”得不行了,当传言愈演愈烈时,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品牌总监孙伟中终于站出来表态否认林卫平妻承夫业的传言。

  到了20号,媒体又传出一个消息,即“赛格集团前董事长王殿甫即将继任创维新CEO”,并称此消息是从一位创维的内部员工透露的:“黄老板已经辞职,现在新的CEO是赛格集团前董事长王殿甫。”这位员工还表示,这是在日前举行的创维大区经理会议上公布的。《北京晨报》记者舒彤采访孙伟中求证此事时,孙伟中暗示此事已有定论,答案则是在“即将发布的公告中”。

  这位王殿甫跟此前传出的每一位“接班人”一样引起了一轮新的关注,不同的是对此人政商“两路通吃”背景之深切关注。

  从14日传出黄宏生“下课”的消息到12月23日发布新一届董事会名单,此一轮攻势持续了整整十天。

  飞入草丛都不见。

  12月23日下午3时,深圳创维大厦13楼的新闻中心,创维集团终于向媒体宣布了一系列高层人员变动。

  于是便有一干被愚弄的惊讶,公告中显示王殿甫自12月7日起便已经获委任为创维集团行政总裁。黄宏生自12月6日起由执行董事改任非执行董事,黄宏生的弟弟黄培升、夫人林卫平、母亲罗玉英等黄氏家族成员集体终止了集团所有附属公司的董事以及管理职务,用创维的说法就是“避嫌”。

  在“廉政风暴”中涉案的其他董事也一律被扫地出门。其中,遭猜疑最多的创维首席财务官郑建中辞去了公司执行董事职务,并以首席财务官身份从12月3日开始休假,同样曾遭调查的吴锦辉则同样辞去执行董事职务,创维原董秘梁显治也以个人原因离职。

  对如此大动作,创维新闻发言人孙伟中表示,此次大规模清理门户,是“黄总自己的提议”,目的是要恢复董事会的信誉,以及保障各股东利益。说到底,就是要恢复在香港联交所的交易。

  王殿甫在这个微妙的时刻现身创维,不禁使人联想到深圳市政府对创维的支持态度。孙伟中表示,这确实表达了行业以及有关部门对创维的认可。原国家信息产业部办公厅主任程光辉也已加盟创维,主持创维平面工业园的建设工作;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12月9日,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宗衡曾表示:政府会力挺创维这个纳税大户。

  第四幕 欲上下求索

  一、老骥伏枥

  2004年的最后一天,创维新CEO王殿甫抵达北京。开始了他在元旦期间的访问。此行他将造访国美、苏宁、大中等卖场并亲自督战。

  2005年的第一天,王殿甫到国美北太平庄、苏宁安贞等家电连锁门店,现场签售促销。王殿甫对媒体称:他除了将马不停蹄地在5家卖场之间奔走签售外,自己还分别与国美营销总经理李俊涛、大中总经理张大中、苏宁电器华北地区总监范志军进行高层次的“密切交流”,谈话的主题也上升到了“企业在后PC时代如何发展”的高度。通过这些动作,创维将进一步明确了与这三大家电连锁巨头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王殿甫对媒体称,“创维事件”发生后,来自各地的客户、伙伴和媒体界的支持让他很感动,所以他会去全国各大城市拜访一圈,第一站是北京,下一站会是广州,接着是上海等地。

  同一天,刚担任创维彩电总监的德阳市原副市长赵克俊也选择了在成都签名售机。

  二、媒体联动

  与此同时,一系列关于创维近期市场销售业绩的报道也纷纷出现。

  一些媒体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在黄宏生被捕的消息传出一周后,北京一个中年男子专门跑到创维的展台前了解情况,心里盘算着黄宏生被捕肯定会影响到创维的市场销售,此时他们肯定会以降价来抛货。但是这位消费者的小算盘弄错了,创维不但没有降价抛货,反而大搞促销活动,推广其新品“六基色彩电”,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链接]

  2005-01-02计世网《创维走出黄宏生事件阴影元旦实现销售1.4亿》

  创维CEO王殿甫今天上午向《中国数字电视》透露,2005年1月1日,创维在全国共销售电视62549台,实现销售额1.4亿元,较2004年元旦和国庆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王殿甫称,在62549台电视中,高端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平板电视销售了1712台,数字高清电视销售了18040台,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以上。分析人士认为,创维产品元旦的销售情况表明创维已经初步走出了黄宏生事件的阴影。对于黄宏生的近况,王殿甫表示,现有的管理团队和仍是创维最大股东的黄宏生保持着很好的沟通。“昨天晚上他还发短信给我祝贺新年、道一声辛苦。”

  2005-01-04每日经济新闻《创维年度大单基本敲定王殿甫一线督战见效》

  记者昨天从创维上海分公司有关人士处获悉,创维目前已经谈妥了2005年度与国美、永乐、家乐福等家电零售巨头的大单细节,只等创维4月份新财年客户大会上最后签订。

  三、灯火阑珊

  ㈠吹响早已吹响的号角:色彩革命——创维六基色

  2004年10月14日,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副主席张学斌、首席科学家李鸿安等创维高层集体亮相,推出“魔画技术”。

  2004年12月初,创维发布消息称创维“魔画六基色”树行业新标杆,此后,关于六基色的报道满天飞舞。

  ㈡“启动”早已启动的“飞龙计划

  2004年11月3日,在首届东盟博览会的南宁开幕式上,创维便趁此抛出了酝酿多时的自有品牌出口新战略——-”飞龙计划“。

  12月中旬,创维宣称首批货物将于本月下旬起运前往东南亚,这将是”飞龙计划“的正式启动。

  ㈢参加拉斯维加斯电子战

  创维宣称2005年1月份,将派出代表团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届时将展出创维各种最新技术和产品,并加强品牌攻势,并预测创维产品将受到众多海外客户的关注。

  ㈣赞助高雅艺术”火一样的羞涩“

  1月20日,创维网站上发布一则新闻稿:为庆祝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的”六基色“平板电视在京城的出色销售表现,创维赞助歌舞剧《火一样的羞涩》。

  新闻稿的内容简要摘录如下:

  这也是创维集团继赞助芭蕾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签约女子十二乐坊后,再度为消费者演绎”高科技与高雅艺术共辉映“的美妙场景。此次对于在国际上深有影响的东方歌舞团的贺岁力作,创维自然也会不遗余力。舞剧所独有的高雅、尊贵、优美的形象,恰恰可以与创维的高端”六基色“平板电视相比拟,创维平板电视造型时尚,工艺精湛,气质高雅,已然成为高端时尚家电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其特有创维独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的魔画”六基色“技术,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电视红、绿、蓝三基色的束缚,增加了青、黄、紫三种色彩,从而使得画面色彩更丰富,更细腻,更逼真,被誉为”电视50年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技术大突破“,成为高端平板电视选购的一个技术标杆!

  一个人的江湖老去,创维依旧

  2005年2月2日,创维在港交所发布董事会内容公告称,董事会选举王殿甫为董事会主席,接替原来黄宏生的职位。2月3日,创维宣布1月份销售收入19.9亿元,再创历史最好业绩。

  延迟3个多月后,创维数码(0751.HK)于2005年6月29日公布其截至2004年9月30日的中期业绩报告。与此同时,该公司执行董事兼中国电视总裁张学斌取代王殿甫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正式走向了前台。据业绩报告显示,创维数码纯利润高达1.87亿港元,较上年同期8100万港元增长1.31倍,营业额也从36.44亿港元上升至43.49亿港元。

  截至本文撰写完毕,黄宏生的个人命运依然尚未明朗,还在等待今年(2006年)的庭审,但创维的天空却渐渐放晴。

  黄宏生以”待罪之身“顺利完成了其个人与创维的”完美决裂“。一次又一次的延后审理,一次又一次的”利好“报告——岁月依然静好,然斯人已淡出。一个本来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却按照喜剧的逻辑开演:在黄宏生事件缠身的时刻,创维不但没有陷进泥沼,相反,业绩增长的幅度之快竟为近年所罕见。

  没有时间抹不去的伤痕。未来的创维,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案例讨论

  1、企业领导人个人问题对企业发生有哪些影响?


  2、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有哪些?如何重与他们的建信任关系?


  3、如何进行议题转换?


  4、企业领导人危机中,可以求助哪些“第三方”?


案例分析

[案例评析]


  危机中的领导者


  “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掌管三九集团长达19年之久的赵新先成为最后一个唱罢退场的人。这个曾被誉为“中国中药现代化之父”、“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的赵新先在飘白的岁末被刑事拘留。历史总以巧合的方式上演:差不多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创维集团的老总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拘捕,罪名是涉嫌挪用公款,而至今,黄宏生还在等待着2006年1月份的延后审判。


  细数2005年的这些名字,让人不寒而栗的不仅是名字下方的罪名,还有名字背后曾经异常光彩夺目的历史:


  2005年3月,健力宝董事长兼总裁张海被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罪名是涉嫌挪用巨额资金。


  2005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兼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违纪接受纪检机关审查。


  2005年7月,熊猫移动的总裁马志平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被批捕。


  2005年9月,顾雏军被正式逮捕,罪名是涉嫌经济犯罪。几乎在一夜间被免去了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广东科龙、美菱电器以及*ST亚星。


  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作为企业领导人,他也同样具有生命周期。


  当下,中国的产业发展已到达一定程度,商业领袖面临的机遇和环境不同了,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除了外部环境的转变之外,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也对企业家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当企业的领军人不能适应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满足企业内部发展对领导者能力的要求时,企业领导人本身必将成为制约企业前进的最大阻力。


  同时,正如上文提到的那一串名字:企业领导人因为个人问题使企业陷入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


  企业领导人危机管理的独特性也是其难点在于:当领导人“落马”后将由谁来进行危机中的企业管理?企业如何在失去了灵魂的情况下迅速应对,建立危机处理小组、制定危机处理决策?还有如何在领导人丧失原有威信的同时使员工保持危机中的冷静和团结?


  “恐怖分子炸毁了双塔,但是纽约还在,美国只会因此更团结、更坚强。”


  “我们将重新站起来。我们不仅要重新站起来,还要变得比以前更强壮。”


  “所有人,不管有多沮丧、多害怕,一定要出来走走,即使没有目的的漫步也好,不要每天盯着电视的回放画面,那会让你发疯;如果有时间和精力,麻烦大家给那些伤亡惨重但仍然奋战的消防队员和警察一些鼓励。”


  这些话已经成为历史性的经典语录永远封存在美国人的心中。


  说话之人——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也因为在“9·11”事件中的出色表现被奉为“全美国的市长”、“美国新时代的民族英雄”。美国《新闻周刊》曾这样评价:“2001年9月11日,最抢眼的人不是美国总统布什,而是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当布什还躲在秘密的掩体底下,朱利安尼充满信心的形象早通过CNN传遍了世界。”


  成功的不只是朱利安尼,可口可乐“二恶英”危机中的公司董事会主席伊维斯特、康泰克“PPA”风波中的公司总经理杨伟强,还有创维“黄宏生事件”中的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


  不论企业危机管理的策略再好、计划再完备,真正能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仍然是企业的领导人。危机中的领导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即便是面对一连串的厄运和灾难,领导人必需能先于他人看到光明的彼岸,


  并带领企业向正确的方向迈进。


  危机到来,等不得半点犹豫。领导人必须能在有限的信息及时间压力下作出决断,否则会贻误战机,陷于被动,甚至满盘皆输。这就要求危机领导者必须拥有较高的判断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做出全方位的正确决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避轻就重,掌控全局,他应该首先着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危机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最大的危害在哪?处理这次危机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谁?他们会采取什么态度?是支持还是落井下石?我们怎么维护与他们的既有关系,如果危机使之遭到破坏,我们该如何修复?


  我们与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关系会使他们与我们站在一起共度难关吗?我们是否该将真相告之媒体?公众知道了会怎样?


  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向公众传达怎样的态度?


  身先士卒方能赢得信任,这需要危机中的领导者有不计个人得失、毁誉,勇于站在危机管理的第一线,而非躲进“秘密的掩体底下”。


  邱吉尔说:“勇气被认为是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因为它是保证其它品质实现的一种品质”。


  先进后出的另一层含义是要求危机中的领导人于第一线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后,能够置身其“外”,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态度统筹大局,从而指挥一线的行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领导艺术学专家RonaldA.Heifetz对此曾作出过恰如其分的表述,他认为领导人应同时拥有“舞池”中舞者的热情积极和“二楼阳台”上观赏者的冷静客观。


  以“冷”制“热”,才能保证军心稳定、决策正确。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听而赦小过,勿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汉书》


  危机爆发后,在组织员工中往往有人因心怀恐惧而推脱责任、避之而后快火造谣滋事,这是领导者必须及时制止,施以惩罚,对那些有此类表现又身处管理岗位的人员则必须撤换,以免影响整个团队;相反,对那些能漂亮完成任务的人员则应给予奖励或提升,以鼓舞士气、推进计划的执行。


  黄宏生的一个电话授权便将张学斌推向前台:“公司的一切事务暂时由你负责。”不信任的人不用,用之则必信。同样,当黄宏生家族集体从创维集团撤出将一手带大的创维交与非黄氏家族的职业经理人打理时,我们看到的也是一种大局利益着想的气魄。至少从现在看来,黄宏生的决策是正确的。


  危机的资源紧缺,不仅体现在资金、时间和信息的紧缺上,同样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匮乏。因此,危机中的领导人既要善于用人,也要敢于放权。在确保由合适的人员担任合适的岗位下,领导者在将信任给予对方的同时,也要将权力一并赋予他们。因为,塔列朗·里戈尔曾经说过:人们只能信赖相信他们的人。


使用说明

  本案例适用范围:


  1、组织领导人遭遇危机后的公共关系管理


  2、公共关系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机制


  3、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方式


附录

[规则再造]


  ★千万别以为危机是偶然发生的。


  ★危机一旦引爆,便可能迅速蔓延。


  ★没有比话语权旁落更可怕的事情了。学会迅速占领媒体话语权。


  ★最大限度获取信息。


  ★没有人能在危机状态下波澜不惊,但是指挥者必须率先走出震惊,掂量危机的轻重。


  ★在危机状态下,最聪明的策略是让利益相关者同自己站在一起。


  ★让一个专业的团队成为危机管理的大脑。


  ★在没结论的情况下,请表明你的态度。


  ★学会议题管理,让自己成为故事的讲述者。


  ★用议题的创新性赢得关注,用议题的公共性赢得尊重,用议题的转换为自己赢得时间。


  ★让自己做个合格的危机指挥官。


  ★建立第三方联盟。


  ★了解媒体的苦恼,对媒体体贴一点。


  ★何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应取决于是否在那时值得召集各地记者跋涉而来。


  ★团结就是力量。危机之下,我们需要的是一群大雁而非九头鸟。


  ★慎重选择危机新闻发言人。


  ★危机中媒介管理的三个“合适”主旨:在合适的时机,由合适的人向媒介发布合适的信息。


  ★信息披露要掌握“度”。


  ★如果可能,在危机中激活你的内部网站。


  ★无论如何,你要通过必要的重复和着重强调,让你的观点在公众头脑中结晶。


  ★采取隔离措施,将未受冲击的人、财、物资源隔离起来,以免受到危机的侵袭。


  ★请重视危机恢复管理,因为危机是你改进的机遇。